疫情仍望不到盡頭,互聯網大廠的“無差別”史上大裁員還沒有結尾,在明天能不能正常上班都不確定的當下,討論軟件外包工作模式的革新有意義嗎?
有,而且特別有。我們先來明確一下標題中的三個概念:
烏卡(VUCA)時代
是volatile,uncertain,complex,ambiguous的縮寫。四個單詞分別是易變不穩定、不確定、復雜和模糊的意思。烏卡時代是一個具有現代概念的詞,是指我們正處于一個易變性、不確定性、復雜性、模糊性的世界里。
ODC
即Offshore Development Center,“離岸開發中心”的簡稱。ODC服務是目前軟件外包行業比較普遍的一種合作方式,但是不同公司對ODC服務的定義和所提供的服務又千差萬別。這里我們特指傳統的,由客戶方提供需求,軟件外包公司的架構師、需求分析師、項目經理等人負責與客戶溝通,協商敲定整個軟件的框架和功能,由程序員完成代碼實現的服務模式。
敏捷的ODC
必須是符合敏捷價值觀(以人為本、目標導向、客戶為先、擁抱變化)的服務,需要程序員直接參與客戶需求分析、解決方案制定的過程,寫代碼的人要了解需求(客戶需求)背后的需求(使用者的真實需求),直擊問題的實質,利用專業技能去解決它,而不是僅僅按照別人的要求編寫代碼。
傳統的ODC服務參照工業時代流水線的工作模式,在幾十年前,需求變化相對緩慢的時候,是適用的,成本可控,按部就班……但進入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從工作到生活,只要有人的地方,變化越來越快,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越來越多,越來越重,相應的需要用軟件去實現的應用和功能也遍及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從電腦(PC)到手機(移動)再到私域(小程序為主的業態),而且變化迅猛。
這時候還用幾十年前適用的ODC模式合適么?客戶提需求——他們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嗎?程序員(軟件工程師)真的可以靠間接的告知寫出符合現實需要的程序嗎?
傳統軟件開發模式下,程序員幾乎沒有機會與用戶直接溝通,只是按照需求分析“照章辦事”。而且,在前期需求分析完成后,如果要修改,通常需要比較復雜的流程,因此進入開發階段后,程序員也很少再有機會聽取用戶的需求意見。
同樣是專業知識和技術壁壘比較高的職業,為什么醫師、律師、老師、會計師都必須直接面對客戶,有哪個大夫是靠病人家屬的轉述就下診斷的?有哪個律師是通過聽取轉述給出負責任的建議的?有哪位班主任老師不必見孩子就告訴家長該怎么因材施教?有哪個會計是不用知道企業業務和規模就能直接告訴你如何繳稅……
那為什么軟件工程師就只能照章辦事,閉門造車呢?無論從個人價值、職業尊嚴還是業務邏輯的角度,這顯然都不合理。
可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作為流水線式分工的末端,很多程序員終其職業生涯只做“寫代碼”一件事,也“只會寫代碼”。這些“碼農”們到了“35歲”以后,就面臨被淘汰的危機……這話題幾乎年年能上熱搜,卻從來沒有過針對這個現象背后的“為什么”和“怎么辦”的討論,哪怕只在行業內的探討都沒有,仿佛這就是程序員的“宿命”,是他們個人不得不承擔的天然風險……
同樣是程序員,歐美同行似乎就沒有這種普遍的“宿命”,有些人甚至會越老越值錢。即便有類似的消息,究其原因,也是因為程序員個人能力的參差,年齡從來不是一個標志性的指標。
在歐美的軟件行業,也幾乎找不到依然以不敏捷的ODC模式運行的項目,因為沒有團隊愿意接受這樣的任務——以一個相對固定的計劃去解決正在時刻變化的需求或問題。
如果說“軟件開發是一個持續改進,不斷完善,并根據市場變化經常調整的過程,沒有終點”是行業的共識,那些依然死守流水線式傳統ODC模式不放的人,真的要小心了!因為“溫水煮青蛙”的水就快要煮開了……
“沸水”警告
持續三年的全球疫情讓這個烏卡世界更加難以琢磨,變化之快超乎想象,地球人的生活模式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沒有正常,只有無常,任何計劃都有可能在一夜之間被迫改變。
因為隔離的需要,人們的生活對互聯網的依賴更強、更緊密了,連之前認為遙不可及的遠程辦公夢想,都提前N年被迫實現了。這為軟件從業者在生存和生產兩方面都敲響了警鐘。
生存層面,上個月,被全球科技行業譽為能“預知未來”的紅杉資本又向其投資組合公司發出了最新預警。在題為“適應與忍耐(Adapting to Endure)”的52頁幻燈片中,紅杉將當前動蕩的金融市場、通貨膨脹和地緣政治沖突一并列為不確定性和變化的關鍵因素??傊痪湓挕獙θ蜷L期經濟大衰退做好心理準備。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說經濟將長期下行,錢少,人多,機會有限,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不能貢獻有效價值的工作將會“被消失”;收入遠遠大于產出的崗位會“被消失”,躺在過去福利、紅利、級別、身份的“虛榮”中,不肯放下身段做實事的人,將會跌下“神壇”……海潮退去的時候,誰沒穿底褲就要藏不住了……今年國內互聯網大廠史無前例的集體大裁員已經生動地拉開了這一波“退潮”的序幕。
生產層面,無論什么行業,現實需求的變化更加快速和難以預知,想按部就班解決問題變得越來越不可能,也就是說,軟件開發如果不以多快好省地動態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任何“跑偏”——無論出于認知偏差,利益羈絆還是慣性使然,都等同于慢性自殺——客戶如此,軟件公司如此,程序員個人也如此。因為適者生存的大環境,不再有“摸魚”者生存的空間了。
所以,對于軟件行業來說,采用敏捷的ODC模式不是要不要的問題,是生存發展的必須!程序員個人是繼續做隨時可以被替代的碼農,還是努力做既懂特定行業業務又懂編程的軟件工程師,還用猶豫么?
不進則退 適者生存
不要說臣妾做不到,臣妾不知從何做起……不妨先從了解真正的需求開始。這個“需求”不只是客戶告訴你的(因為這有可能只是他們想象的),而是你要花時間去了解他們的業務模式,甚至盈利模式,簡單說就是他們公司是如何賺錢的?由此出發,去理解他們想要的功能的真正使用者是誰?會產生哪些實際的需求,以你的技術特長去解決這些需求。這樣或許能夠更接近客戶需求的本質,而當你真正解決了客戶的需求,付費和價格并不是問題。
就像做心臟支架手術,醫生說進口支架保15年,國產支架保5年,但價格差10倍,但分家里條件允許,誰都不難做選擇吧——活著是剛需啊。
又比如你買了學區房,要老房改造,自己對裝修一竅不通,如果有個設計師,在了解你的需求后,不僅幫你重新設計屋里的空間布局,而且利用他的專業知識,找性價比最好的建材物料、施工隊,甚至推薦性價比合適的家具、家電,幫你在預算內實現自己對新家的所有期待,你還會糾結他的服務費按小時計算,就施工尾款扯皮么?
再比如,孩子不愛學習還心理敏感,父母雙方使出渾身解數仍一籌莫展,這時候有位家教老師,跟孩子溝通幾次之后,就緩解了孩子的厭學情緒,娃能主動上學,認真聽講,成績雖然沒有顯著提高,但穩中有升。而且家教老師幫助家長分析孩子的個性特點,教會他們與孩子溝通的有效方法和注意事項。這家長會嫌家教老師的時薪貴嗎?
6月14日,“人社部擬發布18個新職業”中,就有“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和“家庭教育指導師”……
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從事產業數字化需求分析與挖掘、數字化解決方案制定、項目實施與運營技術支撐等工作的人員。
家庭教育指導師:從事家庭教育知識傳授、家庭教育指導咨詢、家庭教育活動組織等的人員。
所以,危機總是與機遇并存。“最后活下來的不是最強大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快適應環境的?!?/strong> 紅杉在PPT中寫道。一些人的絕境可能是另一些人的新生,關鍵在于是否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否創造價值。
最近紅出圈兒的新東方網上賣貨也是很有啟發性的案例。教育培訓行業的“突變”都不能用措手不及來形容,完全是一夜之間斬草除根。新東方作為教培行業的龍頭企業損失數以億計……然而僅僅沉寂了幾個月之后,仿佛又是一夜之間,“東方甄品”直播帶貨又以體面而感人的方式重新回到了大眾視野的中心……與網紅帶貨不同,他們賣貨的同時,輸出了知識,輸出了情懷,輸出了人們靈魂深處的精神共鳴,這就是他們創造的無可替代的價值。
俞敏洪曾在訪談中說出中國經濟的真相是“國內做企業的大多是想掙快錢的……中國沒有企業家,遍地都是投機商人”。然而,他本身也是企業家,是不投機的企業家,之前也許是少數派,但未來可期。
回到軟件外包行業,與時俱進的軟件開發團隊關注成效,追求價值,而不僅是完成功能/工作量。解決實際(本質)問題是每一位團隊成員為之努力的目標,而不只是客戶、團隊負責人關注的問題。一個全攻全守的球隊肯定比一個由隊長/教練控制的球隊厲害得多。
這樣的軟件開發團隊國內現在有嗎?有,不多。例如,在大廠裁員風波前就曾大張旗鼓說“只招35+”程序員的盛安德軟件,成立20年,在服務國外客戶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領悟——只有敏捷化的服務才有未來。
“我們不只是軟件外包公司,而是一家創新服務公司?!笔驳萝浖﨏EO張紀偉如是說?!靶碌氖袌霏h境日新月異,面對客戶的需求,我們會追問和理解需求背后的問題,為客戶提供能夠擁抱變化,持續改善的服務模式,讓他能夠真正專注于自己的核心業務,用軟件推動其業務發展?!?
在傳統的軟件開發過程里,只有咨詢師和系統架構師為解決方案能否解決客戶需求負責,在盛安德,參與項目的每一位團隊成員都對此負責。在這個過程里,程序員可以逐步形成一種能夠積累的能力:創新力,也是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程序員擁有的終極能力。
“為客戶提供更為直接的,新的價值,我們就是一家創新服務公司,而不是一個按指令執行的施工隊或外包公司?!睆埣o偉說,“敏捷,讓我們不斷為顧客創造“新的價值”;ODC,為我們的創新提供了最合理的服務模式?!?
最后,還是用大師德魯克的話作總結:“動蕩的時代最危險的不是動蕩,而是你還想用過去的邏輯去做事,而且還想用過去的邏輯去做未來的事?!?/strong>在不確定的時代,在經濟下行的時期,給我們帶來最大危險的,不是外部環境,而是你做事的邏輯、你的認知不能隨著現實的變化而改變。